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民间力量对台湾“解严”鲁迅的助力
第一节 台湾左翼对“战士鲁迅”的弘扬
第二节 鲁迅作品的阅读暗流
第二章 报刊杂志对鲁迅的讨论热潮和读者接受
第一节 丰富的新闻消息和专题文章
第二节 粗浅化和功利化的读者接受
第三章 鲁迅作品和鲁迅研究著作的出版
第一节 鲁迅作品出版:由名篇到全部
第二节 鲁迅研究著作出版:依赖外部资源
第四章 教材和教学中的鲁迅传播
第一节 教材中的鲁迅书写:以审美为导向
第二节 教学中的鲁迅:重古轻今背景下的淡化
第三节 大陆专家赴台授课:让青年和鲁迅相遇
第五章 多元视角下的鲁迅研究
第一节 岛内“分离主义”影响下的鲁迅研究
第二节 台湾左翼视野中的鲁迅研究
第三节 纯文学立场下的鲁迅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关于鲁迅作品在台湾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
(二)关于台湾中文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情况的调查问卷
(三)自1990 年台湾地区鲁迅研究硕博论文一览表
(四)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目录一览表
(五)台湾康熙版高中国文教材目录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文章摘要: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重启对鲁迅的传播,封杀30多年的鲁迅重新与读者见面。探讨民间力量对台湾“解严”鲁迅的助力、报刊杂志对鲁迅的讨论热潮和读者接受、鲁迅作品和鲁迅研究著作的出版、教材和教学中的鲁迅传播、多元视角下的鲁迅研究,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解严”后鲁迅在台湾传播的情况,对鲁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台湾的鲁迅传播助力。首先,论述民间力量对台湾“解严”鲁迅的助力。以陈映真为首的台湾左翼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弘扬鲁迅精神,民众们绕开官方的检查偷偷阅读鲁迅。这两股力量都挑战着国民党当局的统治权威,为台湾“解严”鲁迅蓄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台湾“解严”鲁迅。其次,探讨报刊杂志对鲁迅的讨论热潮和读者接受。报业对鲁迅的宣传到位且及时,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鲁迅。台湾读者对鲁迅的接受呈现出粗浅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在网络时代,如何扩大文学作品阅读的生存空间,引导读者回归文学本位阅读鲁迅,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鲁迅作品和鲁迅研究著作的出版。鲁迅作品在台湾的出版由单一走向了全面,日趋成熟且丰富,但鲁迅的研究著作的出版主要依靠外部资源,内部势力孱弱。再次,分析教材和教学中的鲁迅传播。台湾“解严”后对鲁迅的书写不再是以政治为导向,中小学教材和文学史都是从文学审美出发,客观地塑造鲁迅形象。由于台湾地区长期以来重古轻今的文学传统,导致鲁迅教学在高校中被淡化,而钱理群、陈漱渝等专家的赴台上课给广大台湾学子学习鲁迅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引领台湾学生走近鲁迅、学习鲁迅。最后,阐释多元视角下的鲁迅研究。台湾的鲁迅研究呈现出多元视角的特点,主要有以陈芳明为代表的岛内“分离主义”影响下的鲁迅研究和徐秀慧引领的台湾左翼视野中的鲁迅研究,以及李欧梵代表的纯文学立场下的鲁迅研究几个方向。总体来说,在台湾从纯文学立场做鲁迅研究更受欢迎,簇拥者众多,不断开拓鲁迅研究面向。总之,通过对台湾“解严”后的鲁迅传播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国际关系中,鲁迅精神和鲁迅作品在当代台湾地区的价值和意义。通过研究台湾“解严”后的鲁迅传播,起到一叶知秋的效果,对鲁迅的传播有更加深刻地了解。
文章关键词:鲁迅,台湾“解严”,传播,
作者单位:李春娜
论文DOI: 10.27733/d.cnki.gsxlg.2021.000086
论文分类号: I210
相关文章:聊聊河南文艺社出品的传记和名家散文.....作者:刘晨芳诗的美感特质.....作者:叶嘉莹诗例的评赏.....作者:叶嘉莹中国山水诗的审美观照.....作者:葛晓音词的美感特质.....作者:叶嘉莹词例的评赏.....作者:叶嘉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作者:周汝昌中国古典小说的审美特征.....作者:周先慎
Copyright © 2021 《鲁迅研究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