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论文_叙事与启蒙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年11月10日 02:58:3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缘起

2 研究综述

第一章 鲁迅式叙事与“新兴木刻”

1 源自“木刻讲习会”的疑问

2 叙事作为一条通道

    2.1 鲁迅式叙事的形成

    2.2 转译的桥梁

3 木刻版画中的叙事意识

4 叙事作为“新兴木刻”的要求

第二章 鲁迅与启蒙

1 源自图像启蒙的疑问

2 被启蒙的鲁迅

    2.1 图像叙事的“发蒙”

    2.2 留日期间的美术启蒙

    2.3 版画意识的萌发与木刻宣传的开启

    2.4 鲁迅的版画启蒙

第三章 关于“拿来主义”

1 西方木刻语言的风格演变

2 版画的现代性与现代版画的开端

3 “艺术”的概念流变与鲁迅的“扬弃”

第四章 鲁迅式启蒙与“新兴木刻”

1 启蒙与西方版画

2 珂勒惠支作品的启蒙意义及其影响

3 在比亚兹莱及浮世绘版画中所隐藏的启蒙意识

4 未完成的启蒙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毕业创作手稿

毕业创作说明

文章摘要:对鲁迅和“新兴木刻”运动的研究已有相当数量的文章,这些文章建构了这段研究史。但期间仍然有不少未讨论清楚的问题因为这些文章的编撰而被遮蔽或忽视。本文站在鲁迅文学叙事和文学启蒙的角度,将鲁迅的话语及行动重新放置于那个时代,回看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用材料分析法与图像解读法,找出新兴木刻与鲁迅文学叙事及文学启蒙思想的关联。并借此具体分析“新兴木刻”的叙事与启蒙的联系,串联鲁迅倡导“新兴木刻”的实践,打开鲁迅与“新兴木刻”研究的新视角。鲁迅留日期间产生的“自觉”首先表现在他的文学叙事上。其使用白话文来叙事,并强调叙事中的主谓结构的叙事特征便是“自觉”的体现。而这种叙事方式的出现,也使鲁迅的写作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自我意识和个性。这种文学的叙事性也正是文学家鲁迅解读西方版画的桥梁,也成了鲁迅选择西方版画类型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鲁迅对“新兴木刻”的要求。鲁迅“自觉”的另一个特征便是启蒙意识的萌发。之后图像启蒙意识的成熟直接影响了鲁迅对西方版画选择上的取向和对“新兴木刻”的终极要求。其具有“力之美”的图像要求必须建立在图像独立表达的基础之上,在这个基础上发出的图像的“战叫”构成了鲁迅“呐喊”的“新战线”。分析的结果表明,叙事与启蒙,联系着鲁迅倡导“新兴木刻”的始末,鲁迅提出的所有美术见解都是在这个思维之上形成的。这种关系的建立和对鲁迅之于“艺术”的独特理解的分析,能够解答鲁迅对中国传统木刻“不如暂缓”的态度和“新兴木刻”运动中推迟介绍日本浮世绘的决定,也揭开了鲁迅选择西方表现主义木刻画作为“新兴木刻”源泉的原因。叙事与启蒙是鲁迅与“新兴木刻”的本质关系,也是“新兴木刻”的实质。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626/d.cnki.gzmsc.2019.000011

论文分类号:J217

上一篇:文艺理论论文_社会教育与美育

下一篇:中国文学论文_何以“回心”?

Copyright © 2021 《鲁迅研究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